中藥軟化與切制是主管中藥師考試可能涉及到的知識點,醫(yī)學教育網(wǎng)小編整理了相關知識點,供考生參考。
藥切制之前,需經過泡潤等軟化處理,使軟硬適度,便于切制。然而,控制水處理的時間和吸水量很重要,若泡浸時間過長,吸水量過多,則藥材中的成分大量流失,降低療效,并給飲片的干燥帶來困難。利用蒸氣軟化藥材,應控制溫度和時間,以免有效成分被破壞。
切制時,飲片不均勻,厚薄、長短、粒度相差太大,在煎煮過程中就會出現(xiàn)藥用成分溶出不一。若需進一步加熱炮制,還會出現(xiàn)受熱不均,生熟不一,藥效有異的情況。如:調和營衛(wèi)的桂枝湯,方中桂枝以氣勝,白芍以味勝。若白芍切厚片,則煎煮時間不易控制。煎煮時間短,雖能全桂枝之氣,卻失白芍之味;若煎煮時間長,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雖能取白芍之味,卻失桂枝之氣。方中桂枝、白芍均為主藥,切均薄片,煎煮適當時間,即可達到氣味共存的目的。飲片的干燥亦很重要,切制后的飲片因含水量高,若不及時干燥,就會發(fā)霉變質。干燥方法和干燥溫度不當,也會造成有效成分損失,特別是含揮發(fā)性成分或對日光敏感的成分,若采用高溫干燥或曝曬,療效會明顯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