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醫(yī)術確有專長考核復習開始,想要牢記相關知識點,離不開不斷地鞏固復習。醫(yī)學教育網小編為幫助廣大考生順利備考,特為大家整理了“2021年中醫(yī)專長醫(yī)師資格證:妊娠腫脹的用藥注意事項”相關內容,詳細如下:
(一)定義
妊娠中晚期,孕婦出現肢體面目腫脹者,稱為“子腫”。亦稱“妊娠腫脹”。
(二)病因病機
子腫的發(fā)生與妊娠期特殊生理有密切的關系。此病多發(fā)生在妊娠5~6月以后,此時胎體逐步長大,升降之機括為之不利,若臟器本虛,胎礙臟腑,因孕重虛,因此脾腎陽虛,水濕不化,或氣滯濕停,為妊娠腫脹的主要機理,脾腎兩臟功能失常往往互相影響或相繼出現。
1.脾虛
脾氣素虛,因孕重虛,或過食生冷,內傷脾陽,或憂思勞倦傷脾,脾虛不能敷布津液,反聚為濕,水濕停聚,流于四末,泛于肌膚,遂發(fā)水腫。
2.腎虛
腎氣素虛,孕后精血下聚養(yǎng)胎,有礙腎陽敷布,不能化氣行水,且腎為胃之關,腎陽不布,關門不利,膀胱氣化失司,水聚而從其類,泛溢而為水腫。
3.氣滯
素多憂郁,氣機不暢,孕后胎體漸長,有礙氣機升降,兩因相感,氣滯濕停,濁陰下滯,溢于肌膚,遂發(fā)子腫。
(三)用藥注意事項
腫脹性質有水病和氣病之分。病在有形之水,皮薄,色白而光亮,按之凹陷即時難起;病在無形之氣,皮厚而色不變,隨按隨起。水腫的病變有在脾、在腎之別。病在脾者,四肢面目浮腫,皮薄而光亮,伴脾虛證;病在腎者,面浮肢腫,下肢尤甚,伴腎虛證。妊娠腫脹的治療應本著治病與安胎并舉的原則,以運化水濕為主,適當加入養(yǎng)血安胎之品,慎用溫燥、寒涼、峻下、滑利之品,擇用皮類利水藥,以免傷胎。
(四)辨證論治
1.脾虛證
主癥:妊娠數月,面目四肢浮腫,或遍及全身,皮薄光亮,按之凹陷不起,面色白無華,神疲氣短懶言,口淡而膩,脘腹脹滿,食欲不振,小便短少,大便溏薄,舌淡體胖,邊有齒痕,舌苔白潤或膩,脈緩滑。
治法:健脾利水。
方藥:白術散(《全生指迷方》)加減。常用白術、茯苓、桂枝、大腹皮、生姜皮、橘皮等。
2.腎虛證
主癥:妊娠數月,面浮肢腫,下肢尤甚,按之如泥,腰酸乏力,下肢逆冷,小便不利,舌淡,苔白潤,脈沉遲。
治法:補腎溫陽,化氣行水。
方藥:真武湯(《傷寒論》)加減。常用附子、白術、茯苓、桂枝、白芍、生姜等。
方中附子大辛大熱,溫陽化氣行水為君,病勢急重,非此莫屬,因其有毒,用時必須遵循以下兩點:①用量不宜太大,一般6~9g。②入藥先煎、久煎。一般病情可易桂枝通陽化氣行水。生姜、白術、茯苓健脾燥濕,白芍開陰結,與陽藥同用,引陽入陰,以消陰翳。
3.氣滯證
主癥:妊娠三四月后,肢體腫脹,始于兩足,漸延于腿,皮色不變,隨按隨起,胸悶脅脹,頭暈脹痛,苔薄膩,脈弦滑。
治法:理氣行滯,除濕消腫。
方藥:天仙藤散(《校注婦人良方》)加減。常用天仙藤、香附、陳皮、甘草、烏藥、生姜、木瓜、紫蘇葉等。
國家中醫(yī)醫(yī)術確有專長人員醫(yī)師資格考核:腧穴的定位方法
【中醫(yī)專長醫(yī)師資格考核】針眼的臨床表現和中醫(yī)治法
國家中醫(yī)醫(yī)術確有專長考核??键c“圓翳內障的定義和臨床表現”
以上關于“2021年中醫(yī)專長醫(yī)師資格證:妊娠腫脹的用藥注意事項”的內容由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有一分勞動就有一份收獲,日積月累,從少到多,奇跡就可以創(chuàng)造出來。預祝廣大考生考試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