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存的知名中藥商號大都由當初店鋪(前店后廠)發(fā)展而來,這些商號分別刻刊了自己的藥目。 查閱史料,現(xiàn)存較早的藥目有《同仁堂藥目》(康熙四十五年)、《永安堂藥目》(乾隆九年)、《胡慶余堂丸散膏丹全集》(光緒三年)、《達仁堂藥目》(1913年)、《宏濟堂藥目》(1923年)……這些知名中藥商號為何要刊刻“藥目”呢?
筆者收藏有早期版本的《永安堂藥目》《同仁堂藥目》《宏濟堂藥目》等,其中就有關于刊刻藥目方面的信息。如《宏濟堂藥目》中有一篇創(chuàng)始人樂鏡宇撰寫的“自序”,其中提到,“凡業(yè)藥商者,率皆刊行藥目以廣招來,閱之味同嚼蠟,本無之可言,然舍此則藥劑名稱繁不足以俾眾周知,以遍購置者之應用……”,“為之媒介于其間,則為之交易者有所適從,商業(yè)亦因而展布,此則本堂藥目一卷之所以由作也”,“然閱者得是編而次第求之,則亦如按圖所驥,庶乎其不差矣。
對普通百姓來講,藥品專業(yè)性很強,很難熟知每個配方、特性、服用等,藥目則系統(tǒng)地對古方、民間驗方、宮廷秘方、祖?zhèn)髅胤降冗M行整理,以傳統(tǒng)的丸散膏丹為主,以藥酒等為輔,對配方的適應癥狀、主治功效、用量等明確描述,是一種推介說明書,直接目的是為了方便病人選方用藥。藥目在客觀上便利了消費者,并借此保留了一批重要配方,主觀上則是本堂商號的一種宣傳??趟幠渴切袠I(yè)慣例,當時發(fā)行量較大,但現(xiàn)在遺存較少,早期刻版的“藥目”已成收藏界新寵。
藥目的五個特點
反復閱讀這些內涵豐富“藥目”,可以解讀出許多有價值的信息。
其一,商號命名頗有講究,內涵吉祥。知名商號所選擇的字多出自古籍,蘊含吉祥,或拙而樸,或公而雅。“同仁”源于《易經》,意為“和同于人,寬廣無私”:“宏濟”則寓“宏業(yè)濟民”之意:“慶仁”則取“慶有延年益壽,仁心普濟萬方”之意:“萬全”則由名聯(lián)“萬國稱揚譽廣三千界,全球敬仰名垂五百年”藏頭組成;《永安堂藥目序》則點明“本堂實與名副,財以道生”;千芝堂的店名取自本店的一本藥目,內有明確記述……這些商號汲取了中國文化基因,有著深厚的人文精神,構成了傳統(tǒng)中醫(yī)藥文化的精髓,歷久彌香。
其二,書目是一段歷史時期多種工藝的凝結。這些“藥目”采用線裝模式,木板雕刻,宣紙或毛邊紙,繁體豎排,讀時由上而下,由右往左,頁碼編號位于左側中下部,由右而左依次增大。雖然紙頁發(fā)黃變脆,蟲咬浸泡缺角,但訂線依然結實,攤開張合自如,在傳遞古色古香、濃厚典雅文化氣息的同時,更體現(xiàn)著一種獨特的藝術魅力,是當時出版技術、印刷水平、造紙工藝、書寫雕刻的縮影。
其三,扉頁印有藥目名稱店址用于“打假”。“慶仁堂藥目”正下方印有小“北京崇門外大街路”,“達仁堂藥目”右側印有“開設北京正陽門外大柵欄西頭路南五十五號”,“宏濟堂藥目”印有“開設山東省垣撫院東大街路北”……附上詳細店址或專門注明“別無分店”絕非多余,而是基于“打假”的考慮,屬刻意為之。
這些商號注重藥材原產地,遵古修合炮制,質量過硬,名聲昭彰。永安堂老掌柜楊周臣曾說,“監(jiān)制者責任重大,終日督飭,唯恐疏漏,雖神疲力竭,亦弗敢稍懈。”同仁堂堅持“炮制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的古訓。宏濟堂則堅持“藥材選購”,不是一等貨不要,產地不是最佳的不要,非藥用部分不要等。
正因為這些名堂“選料精純,配劑詳慎”,才出現(xiàn)了“乃有無恥之徒,偷刻本堂門票,造做假藥藥串客店、會館,謬稱其藥自堂盜出,減價騙人”的事件,因而強調“本堂……多歷年所并無分店在外”,“務請到本堂當面交易,或托親友代買亦須枉駕到鋪。”(《同仁堂藥目》)。在藥目中明確說明店址,強調只此一家正宗,別無分店,就顯得尤其重要——《同仁堂藥目》還保存了清代官府有關懲辦制造假藥騙人的重要史料。
其四,藥目分門列種,信息豐富?!稇c仁堂藥目》列16門、658種方劑,《永安堂藥目》列11門、373種配方,《同仁堂藥目》列15門、487種配方,《宏濟堂藥目》列15門、510種配方,《千芝堂藥目》13列存瀉痢、小兒、傷寒痰嗽等藥目13門……各門下又有小目錄,載有各種藥品名稱、療效及適應病癥,便于檢索。對比發(fā)現(xiàn),雖然“藥目”分門數(shù)量不同,但分類依據相似,基本都按照風痰傷寒、諸火暑濕、補益虛損、脾胃泄瀉、痰飲咳嗽、眼目口齒、飲食氣滯、婦女小兒等,與現(xiàn)代意義上的醫(yī)院分科相仿。
這些藥目中除各自家傳秘方、民間驗方外,《同仁堂藥目》和《宏濟堂藥目》還附有宮秘方以及牛黃清心丸、大活絡丹、蘇合香丸、安宮牛黃丸等知名中藥。藥目除介紹藥名、癥狀、服藥劑量,《慶仁堂藥目》對用藥效果亦有較詳細的介紹?!队腊蔡盟幠俊吩诿课端幒筮€標有價格,如牛黃清心丸“每丸紋銀一錢”,神仙換骨丹“每丸紋銀三分”,手拈丸“每兩紋銀六分”等。
其五,對藥目要科學辯證對待。藥目保留了相當多的精華醫(yī)|學教育網整理,有重要的醫(yī)學、科研、文化價值,但也不乏糟粕。如同在1923年刻錄的《宏濟堂藥目》與《同仁堂藥目》(重刊)在“補遺”門下均有“保赤誠求飲”方,用于“治小兒出痘良方”,內容完全一致。其曰:
“陳茅廁坑靠糞舊磚三塊……干凈甜水一小盆……將磚燒透紅,浸入水內片時,候泡落即提出沉凈泥渣,遇有出痘小兒無論何時口渴即混此清水,隨便飲之,并無臭味,較灌藥甚易,小兒易愿飲此,不拘順、險、逆三證悉能?;?。此方鄉(xiāng)村最為有益。小兒出天花時,傳染甚重,或路遠不及延致名醫(yī),或家貧無力購買藥劑,往往遼耽誤赤子性命,務望仁人將此方廣傳鄉(xiāng)里,勸各家砌茅坑以備用磚,但萬不可向北勿致有犯。神明則救世之功大矣,嘗思凡病皆有丸藥,獨痘證十二天之內時時變相無定,難拘成格以立丸方,講求多年迄無妙法,今得此方試之皆效,因刻印以廣布之。”
此方因簡單方便而對“鄉(xiāng)村最為有益”,所以醫(yī)家希望“仁人將此方廣傳鄉(xiāng)里”,這顯然考慮到了當時農村就醫(yī)困難的現(xiàn)實,這是積極的一面。但此方在科學性上難以驗證,衛(wèi)生更沒有保證,至于“砌茅坑以備用磚”、“萬不可向北勿致有犯”則屬無稽之談,應謹慎對待。
中醫(yī)藥之所以生生不息,是因為它與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融為一體,藥典、古籍、驗方、藥目等都是中醫(yī)藥的寶貴財富,值得我們去整理、挖掘、辨析和傳承,如是,則善莫大焉,受益者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