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噎丸屬性:治胸中久寒嘔逆逆氣,飲食不下,結氣不消方(《古今錄驗》云∶五噎者,氣噎、憂噎、勞噎、食噎、思噎。氣噎者,心悸,上下不通,噫噦不徹,胸脅苦痛。憂噎者,天陰苦厥逆,心下悸動,手足逆冷。勞噎者,苦氣膈,脅下支滿,胸中填塞,手足逆冷,不能自溫。食噎者恚嗔怒,寒氣上入胸脅所致也)。
干姜、川椒、食茱萸、桂心、人參(各五分)細辛、白術、茯苓、附子(各四分)橘皮(六上十味為末,蜜丸如梧子大,酒服三丸,日三。不止,稍加至十丸。
又方、治五種之氣皆令人噎方。
人參、半夏、桂心、防風(一作防葵)小草、附子、細辛、甘草(各二兩)紫菀、干姜食茱萸、芍藥、烏頭(各六分)枳實(三兩)上十四味為末,蜜丸如梧子大,酒服五丸,日三。不止,加至十五丸。烏頭與半夏相反,但去一味合之。
竹皮湯屬性:治噎聲不出方。
竹皮(一用竹葉)細辛(各二兩)甘草、生姜、通草、人參、茯苓、桂心、麻黃、五味子(各一兩)上十味、咀,以水一斗,煮竹皮減二升,去竹皮下藥,煮取三升,分三服。
干姜湯屬性:治飲食輒噎方(《集驗》名半夏湯)。
干姜、石膏(各四兩)人參、桂心、栝蔞根(《集驗》作桔梗各二兩)甘草(一兩)半夏小麥(各一升)吳茱萸(二升)赤小豆(三十粒)上十味、咀,以酒五升,水一斗,煮棗二十枚,去滓合煮,取三升,分三服。
通氣湯屬性:治胸滿氣噎方。
半夏(八兩)生姜(六兩)桂心(三兩)大棗(三十枚)上四味、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五服,日三,夜二。
羚羊角湯屬性:治氣噎不通,不得食方。
羚羊角、通草、橘皮(各二兩)吳茱萸、濃樸、干姜(各三兩)烏頭(五枚)上七味、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日三。
又方、杏仁、桂心(各三兩)上二味為末,蜜丸如棗大,稍稍咽之。臨食先含彌佳。
治卒噎方∶滿口著蜜食之即下。
又方、刮舂杵頭細糠,含之即下,神驗。
治諸噎方∶常食干粳米飯即不噎。
又方、末火炭蜜丸如彈子大,含,少少咽即下。
又方、老牛涎如棗核大,納水中飲之,終身不復噎。
論曰∶凡療病者,皆以其類。至如治、之法,豈宜以鸕、治骨,貍虎治魚、?至于竹篾治諸、方∶以鹿筋漬令濡,合而索之,大如彈丸,以線系,持筋端吞之入喉,推至、處,徐徐引之,著筋出。
又方、以竹篾刮令滑凈綿裹,納咽中,令至、處,可進退引之,即隨出。
又方、用綿二兩,以蜜煎使熱,外敷、所在處,灼瓠以熨綿上。若故未出,復煮一段綿代用,并以皂莢屑少少吹鼻中,使得嚏、出。
又方、薤白,煮令半熟,小嚼之。以線系薤中央,捉線吞薤下喉至、處牽引,即出矣治、咽方∶虎骨末或貍骨,服方寸匕又方、服瞿麥末方寸匕。
治魚骨、方∶鸕、屎,服方寸匕。
又方、服橘皮湯。
又方、服沙糖水。
又方、魚網燒灰,服方寸匕。(《必效方》云∶取魚網覆頭,立下)。
治骨鯁在喉,眾治不出方∶取飴糖,丸如雞子黃大,吞之,不去更吞。漸大作丸,可至十丸。
又方、燒虎野狼屎服之。
又方、吞豬膏如雞子,不瘥更吞。
治食中吞發(fā),咽不去繞喉方∶取亂發(fā)燒灰,酒服一錢匕。
治吞錢方∶艾蒿五兩,以水五升,煮取一升,頓服即下。
又方、服蜜二升即出。
又方、末火炭,酒服方寸匕,水服亦得。
治吞金銀釵環(huán)方∶白糖二斤,一頓漸漸食之,多食亦佳。
誤吞環(huán)及指、方∶燒雁毛二七枚末,服之。鵝羽亦得。
誤吞釵方∶曝韭令萎,蒸熟勿切,食一束即出?;蛏溔~筋縷如韭法,皆可用,但力意多食自消。
誤吞銅鐵方∶燒銅弩牙令赤,納酒中,飲之立愈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
誤吞釘針及箭鏃方∶但多食豬脂肥肉令飽,自裹出。
誤吞針方∶取懸針磁石末,飲服方寸匕即下(《古今錄驗》云∶吞針在喉中,而服磁末入腹。若含磁石于口中,吸針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