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載

掃一掃,立即下載

醫(yī)學教育網(wǎng)APP下載

開發(fā)者:1

蘋果版本:1

安卓版本:1

應用涉及權限:查看權限 >

APP:隱私政策:查看政策 >

微 信
醫(yī)學教育網(wǎng)微信公號

官方微信Yishimed66

24小時客服電話:010-82311666
您的位置:醫(yī)學教育網(wǎng) > 中醫(yī)理論 > 辨證論治 > 中醫(yī)診斷 > 正文

慢性胃炎中醫(yī)辨證

2015-10-30 14:36 醫(yī)學教育網(wǎng)
|

熱點推薦

——●●●聚焦熱點●●●——
報名預約>> 有問必答>> 報考測評>>

慢性胃炎屬中醫(yī)學“胃脘痛”、“痞證”等范疇。慢性胃炎臨床多發(fā),分型復雜,中醫(yī)藥治療具獨特優(yōu)勢。縱觀歷史醫(yī)家之治法,結合個人經(jīng)驗,我將慢性胃炎中醫(yī)藥療法歸納為九法:

健脾益氣法

素體脾虛或飲食不節(jié)易傷脾胃,使脾胃虛弱或脾虛重、脾陽不足,證見胃脘痞滿脹痛,納差,食后腹脹,倦怠乏力,舌淡苔白,脈細弱。若脾陽虛,則見胃脘隱痛,喜暖喜按,空腹痛甚,得食痛減,肢冷便溏等,常見于慢性萎縮性胃炎、糜爛性胃炎。臨床常用香砂六君子湯、黃芪建中湯等加減治療。有資料表明,慢性胃炎病例中脾胃虛弱或虛寒的病機占82.9%,健脾益氣法既能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改善體質,又可調節(jié)胃腸功能,解痙止痛,減少滲出,修復糜爛,促進胃黏膜固有腺體的增生。

養(yǎng)陰益胃法

胃喜潤惡燥,肝火素旺或嗜食辛辣灼傷胃之陰津,證見胃痛隱隱,知饑不食,口燥咽干,大便干結,舌紅少苔或光凈無苔,脈細數(shù),常見于慢性胃炎。常用方有益胃湯、一貫煎、沙參麥冬湯等,常合芍藥甘草湯。從臨床觀察,萎縮性胃炎出現(xiàn)紅舌或光凈舌的幾率高于其他病種,養(yǎng)陰益胃法對慢性胃炎的臨床癥狀以及腸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均有明顯消除作用。應注意養(yǎng)胃陰寓于通降中。

消食導滯法

暴飲暴食傷及胃腑,影響脾胃功能,證見胃痛,脘腹脹滿,噯腐吞酸或嘔吐不消化食物,食后甚或惡食,空腹、吐食或矢氣后痛減,大便泄瀉臭穢或不爽,舌苔厚或黃膩,脈滑或實,常見于淺表性胃炎、萎縮性胃炎。代表方有保和丸、枳實導滯丸等。實驗研究表明,消食導滯法能明顯提高胃蛋白酶活性,使其排出量增加,增強消化功能。

舒肝和胃法

情志不暢,郁怒傷肝,肝郁氣滯,克伐脾土,甚或肝郁日久化火,肝火犯胃,證見胸脘脹悶,攻撐作痛,胃痛連脅,噯氣頻繁,大便不暢,且諸證每與情緒因素相關,或有咽部異物感,舌苔薄白,脈弦。若有化熱趨向,則胃脘灼痛,痛勢較急,煩躁易怒,泛酸嘈雜,口苦口干,便秘,舌紅苔黃,脈弦數(shù)等,常見于淺表性胃炎、膽汁反流性胃炎。臨床常用柴胡疏肝散、逍遙散等加減治療,化熱生火者可選化肝煎、丹梔逍遙散;有熱者選梔子、丹皮、浙貝母等;傷陰者可酌加沙參、麥冬。研究證明,舒肝和胃法具有興奮胃腸,增加蠕動,促進分泌的功能。

化瘀散結法

肝氣郁、脾氣虛或病久不解俱能入絡,使血行不暢,瘀停于胃,或瘀痰互結。證見胃脘刺痛或割痛,痛有定處而拒按,食后痛甚,或有吐血便黑,舌暗或有瘀暗斑點,脈澀。常見于慢性淺表性胃炎、萎縮性胃炎及糜爛性胃炎。證見偏實者用失笑散合丹參飲,偏虛者用調營斂肝飲,配化痰散結藥更好。研究證實,慢性胃炎存在血液黏滯性增高,血流減慢,紅細胞聚集性、血液黏稠度增高等血流變學改變。經(jīng)調查102例患者,發(fā)現(xiàn)100%有瘀血表現(xiàn)。同時胃鏡下可見的胃黏膜充血水腫,紅白相間或紅白相間以白相為主,黏膜變薄,粗糙不平或隆起結節(jié)等,尤其伴胃黏膜不典型增生及腸上皮化生,其瘀痰互結,胃絡不暢的病機更突出,用化瘀藥配化痰藥更有意義。此外,活血化瘀法能擴張血管,增加局部血流,改善微循環(huán),抑制血小板,溶解血栓,抗纖維化,從而促進胃黏膜恢復?;錾⒔Y法還抑制免疫系統(tǒng),對自身免疫引起的慢性胃炎有良效。

化濕清熱法

飲食不節(jié)或感受濕邪,濕困中焦,脾失健運,胃失和降,證見胃脘痞滿不舒,食少無味,惡心嘔吐,噯氣吞酸,頭重身困,怠惰嗜臥,多便溏,舌淡苔白膩,脈濡緩或弦滑。內濕停滯,一方面易招外濕侵襲,可兼有表證;一方面氣機阻滯,日久化熱,濕熱相搏而為病,證見胃脘灼熱脹痛,痞悶,口苦尿黃,舌紅(邊尖深紅),苔黃厚或膩,脈滑或緊,常見于淺表性胃炎、萎縮性胃炎。代表方有平胃散、三仁湯等。兼表證者用藿香正氣散等;濕熱互結者,用藿樸夏苓湯或黃連溫膽湯。

補腎壯元法

“腎為胃之關”,腎元不足,火不暖土,脾胃健運失調,證見胃痛痞滿脹痛,喜按,腰酸膝軟。偏腎陰虛者可伴口干唇燥,五心煩熱,舌紅,脈沉細數(shù);偏腎陽虛者可伴形寒肢冷,腹瀉,小便清長,舌淡苔白,脈沉細等,常見于慢性萎縮性胃炎。偏陰虛者可與用左歸丸,偏陽虛者用右歸丸。現(xiàn)代醫(yī)學證實,慢性胃炎屬自身免疫損傷,腎虛使血T細胞比值降低,機體免疫功能低下,無力消除抗原抗體復合物而發(fā)病。中藥補腎藥物可使壁細胞數(shù)增多,還具有糖皮質激素作用,可加強胃酸分泌,減輕炎癥,改善病情。

辛開苦降法

飲食不節(jié),損傷中陽,外邪乘虛而入,以致寒熱錯雜,升降失常,證見胃脘痞塞、疼痛,心口壓痛,噯氣頻頻,嘔吐泄瀉,舌苔白黃相間而膩,脈濡數(shù)。有時既見口苦、口干、口臭、胃中灼熱、想飲食冷物、大便干燥等胃熱癥狀,又有胃部怕冷、進食冷飲或胃部受寒引起胃部不適、胃痛、胃脹等脾寒癥狀。常見于淺表性胃炎、反流性胃炎、萎縮性胃炎。治療可用半夏瀉心湯等加減。

清熱解毒法

現(xiàn)代研究證明,慢性胃炎除飲酒、吸煙、不當飲食習慣等原因外,幽門螺旋桿菌(HP)感染是重要致病因素。若按中醫(yī)分型而論,實證中HP檢出率為100%,虛證為76.7%,可見實證、熱證多,而脾胃濕熱型、寒熱錯雜型、胃陰不足型較高。常見于慢性胃炎急性發(fā)作及糜爛性胃炎患者。用清熱解毒法對HP有較強殺滅作用,并能促進胃黏膜恢復正常組織結構。近年研究發(fā)現(xiàn)大黃、黃連等53味中藥單味及其復方對HP有較強抑制作用,而以清熱解毒藥為多。如大黃能減少胃液分泌,降低胃游離酸及胃蛋白酶活性,有清除HP作用;黃連對HP抑制作用最強,并能對抗乙酰膽堿,有解痙作用。為此加用大黃、黃連、黃芩、蒲公英、連翹、白花蛇舌草、虎杖等藥物,有肯定療效。

醫(yī)師資格考試公眾號

編輯推薦
    • 免費試聽
    • 免費直播
    湯以恒 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 《消化系統(tǒng)》 免費試聽
    免費資料
    醫(yī)師資格考試 備考資料包
    歷年考點
    應試指導
    仿真試卷
    思維導圖
    立即領取
    回到頂部
    折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