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費試聽
- 免費直播
1月23日 19:00-20:00
詳情2月7日 19:00-21:00
詳情熱點推薦
——●●●聚焦熱點●●●—— | ||
---|---|---|
報名時間>> | 考試公告>> | 各地動態(tài)>> |
重大變動>> | 摸底測試>> | 資料0元領(lǐng)>> |
敗毒散:
【分類】解表劑-扶正解表
【組成】柴胡洗,去蘆 前胡 川芎 枳殼 羌活 獨活 茯苓 桔梗炒 人參各一兩(各9g) 甘草半兩(5g)
【用法】上為末,每服二錢(6g),入生姜、薄荷煎。
【功效】散寒祛濕,益氣解表
【主治】氣虛外感證。憎寒壯熱,頭項強痛,肢體@痛,無汗,鼻塞聲重,咳嗽有痰,胸膈痞滿,舌淡苔白,脈浮而按之無力。
【方解】本方所治證候系正氣素虛,又感風寒濕邪所致的氣虛外感病證。虛人外感風寒濕邪,邪正交爭于肌腠之間,正虛不能祛邪外出,故憎寒壯熱而無汗,頭項強痛,肢體@痛。風寒犯肺,肺氣不宣故鼻塞聲重,咳嗽有痰,胸膈痞悶。舌苔白膩,脈浮按之無力,正是虛人外感風寒兼濕之癥。治當散寒祛濕,益氣解表。方中羌活、獨活為君,辛溫發(fā)散,通治一身上下之風寒濕邪。川芎行氣祛風,柴胡疏散解肌,并為臣藥,助羌、獨活散外邪,除疼痛。桔梗宣肺,枳殼降氣,前胡祛痰,茯苓滲濕,以宣利肺氣,化痰止咳,皆為佐藥。甘草調(diào)和諸藥,兼以益氣和中,生姜、薄荷為引,襄助解表之力,皆屬佐使之品。方中人參亦屬佐藥,用量雖小,卻具深義:一是扶助正氣以驅(qū)邪外出;二是散中有補,不致耗傷真元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
本方原為小兒而設(shè),因小兒元氣未充,故用小量人參,補其元氣,扶正以托邪外出。正如《寓意草》所說:“人受外感之邪,必先汗以驅(qū)之。惟元氣大旺者,外邪始乘藥勢而出。若元氣素弱之人,藥雖外行,氣從中餒,輕者半出不出,留連為困,重者隨元氣縮入,發(fā)熱無休……所以虛弱之體,必用人參三五七分,入表藥中少助元氣,以為驅(qū)邪之主,使邪氣得藥,一涌而出,全非補養(yǎng)虛弱之意也。”喻氏還以此治療外邪陷里而成之痢疾。其證為外邪從表陷里,用此方疏散表邪,表氣疏通,里滯亦除,其痢自止。此種治法,稱為“逆流挽舟”法。但本方為辛溫香燥之劑,若痢下不爽,里急后重,或便膿血,是邪已入里化熱,以及無表證者,均應(yīng)忌用。
【運用】1.本方又名人參敗毒散。以憎寒壯熱,肢體@痛,無汗,脈浮按之無力為證治要點。外感風熱,邪已入里化熱,及陰虛外感者,均忌用。
2.若用于瘡瘍初起,可去人參,加金銀花、連翹以清熱解毒,散結(jié)消腫;用于風毒癮疹,可加蟬蛻、苦參以疏風止癢,清熱除濕。
3.常用于感冒、支氣管炎、過敏性皮炎、蕁麻疹、濕疹、皮膚瘙癢癥等屬風寒夾濕者。
【文獻】《醫(yī)宗金鑒·刪補名醫(yī)方論》:“趙羽皇:東南地土卑濕,凡患感冒,輒以‘傷寒’二字混稱。不知傷者,正氣傷于中,寒者,寒氣客于外,未有外感而內(nèi)不傷者。仲景醫(yī)門之圣,立法高出千古。其言冬時嚴寒,萬類深藏,君子固密,不傷于寒。觸冒之者,乃名傷寒,以失于固密而然。可見人之傷寒,悉由元氣不固,腠理之不密也。昔人常言傷寒為汗病,則汗法其首重矣。然汗之發(fā)也,其出自陽,其源自陰。故陽氣虛,則營衛(wèi)不和而汗不能作;陰氣弱,則津液枯涸而汗不能滋。但攻其外,不顧其內(nèi)可乎?表汗無如敗毒散、羌活湯,其藥如二活、二胡、芎、蒼、辛、芷,群隊辛溫,非不發(fā)散,若無人參、生地之大力者居乎其中,則形氣素虛者,必至亡陽;血虛挾痰者,必致亡陰,而成痼疾矣。是敗毒散之人參,與沖和湯之生地,人謂其補益之法,我知其托里之法。蓋補中兼發(fā),邪氣不致于流連;發(fā)中帶補,真元不致于耗散,施之于東南地卑氣暖之鄉(xiāng),最為相宜,此古人制方之義。然形氣俱實,或內(nèi)熱熾盛,則更當以河間法為是也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
【方歌】 人參敗毒茯苓草,枳桔柴前羌獨芎, 薄荷少許姜三片,時行感冒有奇功。
【相關(guān)癥狀】無汗 鼻塞 項強 頸項痛 四肢疼痛 咳嗽 噎膈
【同類方劑】參蘇飲 再造散 加減葳蕤湯
1月23日 19:00-20:00
詳情2月7日 19:00-21:00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