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為形之基,是人體生命的物質基礎,察受于先人而充喬十后天,故就其來源可分為先天之精與后天之精。“元精”,即揩先天之精而言。元者,始也,元精是生命的捏源物質,并具有調節(jié)與主宰生殖、生民發(fā)育的作用?!秲冉洝分须m無“元精”一詞,但《靈樞。本神》“生之米,謂之精”、《靈樞。決氣〉“兩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謂精”,以及《靈樞。經脈》“人始生,先成精”之“精”,皆是指元精而言。
先天之精與后天之精,在早期的有關“精氣神”論述中,并沒有嚴格區(qū)分開來,全內丹學興起,才有明顯的分別,“元精”一名始見干丹書?!豆盼膮⑼酢氛f:“元氣之積厚而精英者,稱為元精”。此謂元精乃元氣之精華,實指先天無形之精氣,是產生后天形質之精的母氣。因此,元精雖是生命的起源物質,但又不等同于男女交媾的生殖之精。故《壽世傳真》說:“元精乃先天之精,非交媾之精”,《紫清指玄集》中也說:“其精不是交感精”,而是“根于父母未生前”?!独献印匪f“恍兮忽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即指元精而言,因此元精又名“太極之精”、“天真”等。楊繼州指出:“人稟天地之氣以有生,而太極之精寓焉,此吾之所固有,而充塞于西間者也”(《針灸大成。腎臟圖》)?!吨芤讌⑼酢氛f:“元精眇難睹。”此精為先天無形之精氣,“摶之不得,視之不見,而能潛隨化機,生成萬物”(《周易參同契》彭曉注),但必須含于形質之精中乃能存。正如《玉清金笥寶錄》所說:“精雖元精,然無日用之精則元精不見。又如不信,譬如有水則潮生白氣,未聞白氣生于地也。水乃精也,白氣乃華也,”元精稟于先天,受之于父母而與生俱來。當父母陰陽之精結合,在母體內形成胚胎、構成身形后,元精亦已藏之于腎,成為維持生命活動的生要物質。生命誕生以后,此精又必須依賴后天水谷之精的充養(yǎng),才能發(fā)揮生長、發(fā)育的作用。元精只有不斷得到后人之精的供養(yǎng),才能逐漸充盈,當充盈至一定程度,才能具有繁衍后代、保持種族和個體恃持的能力。先天元精與后天水谷之精相互資生,密切相關。人在出生前,先天元精已為后天之精的加工、吸收、利用等準備了機能的物質基礎;出生之后,脾胃所化生的后天水谷之精,不斷輸送至五臟六腑,轉化為臟腑之精,臟腑之精充盛時,又輸歸于腎,以充養(yǎng)先天之精。此即《素問。上古天真論》所言:“腎者主水,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臟盛乃能瀉。”無先天之元精則尤以生身;無后天水谷之精則無以養(yǎng)身。有精才有生命,無精則無生命;精足則生命力強,精虧則生命力弱。故《素問。金匱真言論》說:“夫精者,身之本也。”
元精與元氣的關系非常密切。元氣為萬物之本原,元精乃元氣之“精英”,由“元氣之積厚”而生,此即謂“氣歸精”(《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故有“元氣生則元精產”(《青華秘文》)、“先天之氣,氣化為精”(《類經。攝生類》)之說。人出生后,元精藏之于腎,賴后天之養(yǎng)逐漸充盈而為元氣之根,此即謂“精化為氣”(《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故張介賓說:“人身之精,真陰也,為元氣之本。”
“元精”之名始于丹經,元精之論也詳于丹經,元精是內丹家修煉的上藥三品之一,元。陳致虛《上陽子金丹大要》說,“夫金液還丹之精……此乃先天地之精,卻為人之至寶……修仙之士,先明此精,既若明了,即可仙矣。”《性命圭旨全書》亦說:“煉精者,煉元精,抽坎中之元陽也。元精固則交感之精自不泄漏。”這不僅明確指出內丹上藥三品“精氣神”之“精”乃指元精而言,還論述了修煉之術及效應?!额愋抟E》亦有“元精足,不思欲”之論?!次湫g匯宗》進一步闡發(fā)說:“元精發(fā)于腎之元氣,從虛極靜篤生來,則精乃清;從妄念淫事中生來,則精乃濁。清濁之辨,不辨之于其精,而辨之于其神也。”認為神定志閑,所生為先天之精;稍動淫念,則所生為交感之精。故逆修之,后天可以返為先天;順引之,先天亦可洛入后天,故葆精者,貴在清心寡欲。宋。張伯端《青華秘文。神水華池說》稱元精穴為“華池”,“華池者,臍中氣穴之下,兩腎中間一竅。”逆升而上,則元精化為元氣而為內丹之母;順流而下,則元精化為形質之精而生男育女。并認為元精亦有賴于飲食之充養(yǎng),故又說:“谷氣就此而生精”、“華池之竅,乃生精而降于腎者也。”
總之,“元精論”為道家內丹術的重要理論基礎之一,對內丹理論的形成及內丹本的修煉,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道家元氣論
“元氣”,是中國古代的哲學概念,指產生和構成天地萬物的原始物質。元,通“原”,“始也”(《說文》),指天地萬物之本原。在中國古代哲學史上,元氣學說是人們認識自然的世界觀,其產生可追溯至老子之“道”,基本形成于戰(zhàn)因時期宋钅開尹文的“精氣說”(即“氣一元論”),發(fā)展干東漢末年王充的“元氣自然論”及北宋張載所倡之“元氣本體論”。元氣學說以元氣作為構成世界的基本物質,以元氣的運動變化來解釋宇宙萬物的生成、發(fā)展、變化、消亡等現象。這種樸素的唯物主義哲學思想,在中國古代哲學史上占有極重要的地位,并對門然科學的發(fā)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元氣學說作為一種自然觀,是對整個物質世界的總體認識。因為人的生命活動是物質運動的一種特殊形態(tài),故元氣學說在對人地萬物的生成和各種自然現象作唯物主義解釋的同時,還對人類生命的起源以及有關生理現象提出了樸素的見解。基于元氣學說的對人類生命的認識,即是“元氣論”。元氣論對中醫(yī)學、氣功學理論體系的形成和發(fā)展,都產生了極大的促進作用。醫(yī)學教育網|搜索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