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費試聽
- 免費直播
1月6日 16:00-18:00
詳情1月9日 16:00-18:00
詳情持續(xù)性枕后位及枕橫位:
1.概念
在分娩過程中,胎頭以枕后位或枕橫位銜接。在下降過程中,胎頭枕骨持續(xù)不能轉向前方,直至分娩后期仍位于母體骨盆后方或側方,致使分娩發(fā)生困難者,稱持續(xù)性枕后位或持續(xù)性枕橫位。
2.原因
(1)骨盆異常:骨盆形態(tài)及大小異常是發(fā)生持續(xù)性枕后位、枕橫位的重要原因。常發(fā)生于男型骨盆或類人猿型骨盆。
(2)胎頭俯屈不良。
(3)子宮收縮乏力。
(4)頭盆不稱。
(5)其他。
3.診斷
(1)臨床表現:臨產后胎頭銜接較晚,由于胎先露部不易緊貼子宮下段及宮頸內口,常導致協(xié)調性宮縮乏力。若枕后位,因枕骨持續(xù)位于骨盆后方壓迫直腸,產婦自覺肛門墜脹及排便感,過早使用腹壓,容易導致宮頸前唇水腫和產婦疲勞,影響產程進展。若在陰道口雖已見到胎發(fā),歷經多次宮縮時屏氣卻不見胎頭繼續(xù)順利下降時,應想到可能是持續(xù)性枕后位。
(2)腹部檢查:胎背偏向母體后方或側方,在對側明顯觸及胎兒肢體。若胎頭已銜接,有時可在胎兒肢體側恥骨聯合上方捫到胎兒頸部。胎心在臍下一側偏外方聽得最響亮。
(3)肛門檢查或陰道檢查:當肛查宮口部分擴張或開全時,若為枕后位,查明胎頭矢狀縫位于骨盆斜徑上,前囟在骨盆右前方,后囟在骨盆左后方則為枕左后位,反之為枕右后位。查明胎頭矢狀縫位于骨盆橫徑上,后囟在骨盆左側方,則為枕左橫位,反之為枕右橫位。當出現胎頭水腫、顱骨重疊、囟門觸不清時,需行陰道檢查借助胎兒耳廓及耳屏位置及方向判定胎位,若耳廓朝向骨盆后方,診斷為枕后位;若耳廓朝向骨盆側方,診斷為枕橫位。
(4)B型超聲檢查:根據胎頭顏面及枕部位置,能準確探清胎頭位置。
4.對母兒影響
(1)對產婦的影響:胎位異常導致繼發(fā)性宮縮乏力,使產程延長,常需手術助產,容易發(fā)生軟產道損傷,增加產后出血及感染機會。若胎頭長時間壓迫軟產道,可發(fā)生缺血壞死脫落,形成生殖道瘺。
(2)對胎兒的影響:第二產程延長和手術助產機會增多,常出現胎兒窘迫和新生兒窒息,使圍生兒死亡率增高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
5.處理
持續(xù)性枕后位、枕橫位在骨盆無異常、胎兒不大時,可以試產。試產時應嚴密觀察產程,注意胎頭下降、宮口擴張程度、宮縮強弱及胎心有無改變。
(1)第一產程潛伏期:需保證產婦充分營養(yǎng)與休息。讓產婦向胎腹的方向側臥,以利胎頭枕部轉向前方。若宮縮欠佳,應盡早靜脈滴注縮宮素。
活躍期:宮口開大3~4cm產程停滯除外頭盆不稱可行人工破膜,使胎頭下降,壓迫宮頸,增強宮縮,推動胎頭內旋轉。若產力欠佳,靜脈滴注縮宮素。在試產過程中,出現胎兒窘迫征象,應行剖宮產術結束分娩。若經過上述處理效果不佳,無進展時,則應剖宮產結束分娩。宮口開全之前,囑產婦不要過早屏氣用力,以免引起宮頸前唇水腫,影響產程進展。
(2)第二產程:若第二產程進展緩慢,當胎頭雙頂徑已達坐骨棘平面或更低時,可先行徒手將胎頭枕部轉向前方,使矢狀縫與骨盆出口前后徑一致,或自然分娩,或陰道助產(低位產鉗術或胎頭吸引術)。若轉成枕前位有困難時,也可向后轉成正枕后位,再以產鉗助產。若以枕后位娩出時,需作較大的會陰后-側切開,以免造成會陰裂傷。若胎頭位置較高,疑有頭盆不稱,需行剖宮產術。中位產鉗禁止使用。
(3)第三產程:因產程延長,容易發(fā)生產后宮縮乏力,胎盤娩出后應立即靜注或肌注子宮收縮劑,以防發(fā)生產后出血。有軟產道裂傷者,應及時修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