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方案
APP下載

掃一掃,立即下載

醫(yī)學(xué)教育網(wǎng)APP下載
手機網(wǎng)
醫(yī)學(xué)教育網(wǎng)手機網(wǎng)

手機網(wǎng)二維碼

微 信
醫(yī)學(xué)教育網(wǎng)微信公號

官方微信

搜索|
您的位置:醫(yī)學(xué)教育網(wǎng) > 醫(yī)學(xué)百科類 > 藥物 > 正文

白豆蔻藥用價值

藥材炮制

揀凈雜質(zhì),篩去皮屑,打碎,或剝?nèi)ス麣?,取仁打碎用?!毒V目》:"白豆蔻入藥去皮炒用。"

藥理功效

性味歸經(jīng)

辛,溫。歸肺、脾、胃經(jīng)。

主要成分

含揮發(fā)油,其中有d-龍腦、d-樟腦、葎草烯及其環(huán)氧化物、1,8-桉葉素、a-及 r- 松油烯、a-及B-蒎烯、石竹烯、月桂烯、桃金娘醛、葛縷酮、松油烯-4-醇、香檜烯等。

氣味

(仁)辛、大溫、無毒。

功效

化濕行氣,溫中止嘔。行氣,暖胃,消食,寬中。治氣滯,食滯,胸悶,腹脹,噫氣,噎膈,吐逆,反胃,瘧疾。 ①《開寶本草》:"主積冷氣,止吐逆,反胃,消谷下氣。"

②《本草圖經(jīng)》:"主胃冷。"

③《醫(yī)學(xué)啟源》:"《主治秘要》云,肺金本藥,散胸中滯氣,感寒腹痛,溫暖脾胃,赤眼暴發(fā),白睛紅者。"

④楊士瀛:"治脾虛瘧疾,嘔吐,寒熱,能消能磨,流行三焦。"

白豆蔻

白豆蔻

⑤王好古:"補肺氣,益脾胃,理元氣,收脫氣。" ?

⑥《綱目》:"治噎膈,除瘧疾,寒熱,解酒毒。"

⑦《本草備要》:"除寒燥濕,化食寬膨。"

古籍典注

【古籍論述】唐段成式《酉陽雜俎·木篇》:“白豆蔻,出 伽古羅國,呼為多骨。形似芭蕉,葉似杜若,長八、九尺,冬夏不凋,花淺黃色,子作朵如蒲萄,其子初出微青,熟則變白,七月采。”

《本草綱目·草三·白豆蔻》:“白豆蔻子,圓大如白牽牛子,其殼白厚,其仁如縮砂仁,入藥,去皮炒用。”

《開寶本草》:“主積冷氣,止吐逆,反胃,消谷下氣。”

《珍珠囊》:“散肺中滯氣,消谷進食。”

《珍珠囊補遺藥性賦》:“其用有四:破肺中滯氣,退口中臭氣,散胸中冷氣,補上焦元氣。”

《綱目》:“治噎膈,除瘧疾,寒熱,解酒毒。”

用于濕阻中焦,脾胃氣滯證。如《圣濟總錄》白豆蔻丸。

用于惡心嘔吐,如《沈氏尊生書》白豆蔻湯;用于濕溫初起。

《得宜本草》:“得砂仁、甘草,治小兒吐乳;得砂仁、丁香、陳皮,治胃反。”

附方 白豆蔻是治吐名藥,也治噎膈,除瘧疾寒熱。

服用貼士

用量 3—10克,煎服,后下;散劑2-5克。

禁忌 陰虛血燥而無寒濕者忌服。

白豆蔻殼

(《藥性切用》)

【異名】豆蔻殼(《飲片新參》),白蔻衣(江蘇)。

【來源】為姜科植物白豆蔻的果殼。植物形態(tài)詳"白豆蔻"條。

【性味】《飲片新參》:"味微辛。"

【功用主治】①《藥性切用》:"寬胸開胃。"

②《飲片新參》:"理氣,寬胸,止嘔。力輕于蔻仁。"

【用法與用量】內(nèi)服:煎湯,0.5~2錢;或入丸、散。

藥方搭配

①治胃口寒作吐及作痛者:白豆蔻仁三錢。為末,酒送下。(《赤水玄珠》白豆蔻散)白豆蔻樣本②治胃氣冷,吃飯即欲得吐:白豆蔻子三枚,搗,篩,更研細(xì),好酒一盞,微溫調(diào)之,并飲三、兩盞。(《隨身備急方》)

③治脾胃氣不和,止脾泄瀉?。喊锥罐⒍桑ㄓ萌?,一半生一半熟),枳殼半斤(去瓤,以漿水煮軟,麩炒令香止),肉桂二兩(去皮),橘皮二兩(去瓤,炒,切細(xì)),訶子二兩(去核,半生半熟),當(dāng)歸二兩(洗)。上六味,杵為末,每服-錢,水一中盞。姜、棗同煎至七分,稍溫服。如要丸,用好棗,漿水煮,去皮核,細(xì)研,為丸如桐子大。以姜擘破,炒令黑色,入水煎湯,下十五丸。(《博濟方》白豆蔻散)

④治氣膈脾胃,全不進食:白豆蔻仁、縮砂各二兩,陳米一升(淘洗,略燕過,銚內(nèi)炒),丁香半兩(不見火)。上為細(xì)末,棗肉為丸,如小赤豆大。每服五、七十丸至百丸,米飲下。(《魏氏家藏方》太倉丸)

⑤治妊娠嘔吐:白豆蔻一錢,竹茹三錢,大棗三枚,鮮姜一錢。將生姜搗碎取汁,前三藥煎取一茶杯(約50~60毫升)過濾,沖姜汁服。(《武漢醫(yī)藥衛(wèi)生》(3):288,1959)

⑥治小兒吐乳胃寒者:白豆蔻仁十四個,縮砂仁十四個,生甘草二錢,炙甘草二錢,為末,常摻入兒口中。(《世醫(yī)得效方》)

⑦治嘔吐噦:白蔻、藿香、半夏、陳皮、生姜。水煎服。(《沈氏尊生書》白豆蔻湯)

⑧治產(chǎn)后呃逆:白豆蔻、丁香各半兩。研細(xì),桃仁湯服一錢,少頃再服。(《乾坤生意》)

藥用栽培

生物學(xué)特征性,喜溫暖、涼爽、濕潤氣候,幼苗遇短時9.5℃低溫時,停止生長,葉片干縮,葉尖焦枯。成年植株遇0℃時地上部分死亡。極端高溫達(dá)41℃,有蔭蔽條件下,能正常生長。以選向陽、富含有機質(zhì)的壤土或砂質(zhì)壤土栽培,不宜在粘土或砂礫土種植。

栽培技術(shù)用種子和分株繁殖。

種子繁殖:采收成熟果實,剝除果殼.搓洗凈果肉,將種子攤于室內(nèi)阻于,播前在露天濕沙催芽兩星期。條播,行距12cm。實生苗長葉2-3片時,間苗移于新的苗畦或營養(yǎng)袋中,畦裁行株距12cm×5cm。經(jīng)培育1年便可定植于大田。

分株繁殖:從大田株叢中,選取莖3-5條相連在一起的壯實幼齡植株,用小刀將與母叢相連的根莖切斷后拔出,便可直接定植。種植前先種好蔭蔽樹。海南省于春季3-4月或秋季8-9月進行;云南省西雙版納地區(qū)于5-6月定植,行株距為(2-1.5)m×1m。每1hm2種植4995-6660叢。

田間管理定植后新株每年除草4-5次。至開花結(jié)果年限,在開花前要清除株叢內(nèi)的雜草及枯枝落葉,收果后,要剪除枯、病、殘株。每年施肥5-6次,以施土雜肥為主。在海南平原地區(qū),因缺少傳粉昆蟲,必須進行人工輔助授粉,可提高成果率。

病蟲害防治病害有摔倒病、莖枯病、葉枯病,可用多靈菌、托布律或銅氨液噴灑。

研究應(yīng)用

臨床應(yīng)用

【應(yīng)用】1.用于濕滯中焦及脾胃氣滯的脘腹脹滿,不思飲食等。有化濕行氣之功。常與厚樸、陳皮等同用;濕溫初起,胸悶不饑,舌苔濁膩,濕邪貪重者,配滑石、薏苡仁、杏仁等,如三仁湯;若熱邪偏重者,可與黃芩、滑石等同用,如黃芩滑石湯。

2.用于嘔莫過于。有行氣、溫中、止嘔作用。尤以胃寒濕阻氣滯嘔吐最為適宜??蓡斡脼槟┓蚺滢较?、半夏等藥同用。小兒胃寒葉乳,可與砂仁甘草同研細(xì)末,常摻口中。

臨床報道:

1. 治療發(fā)熱 白蔻仁、射干、藿香、菖蒲、川貝母各10g, 黃芩、連翹各12g, 木通、薄荷各9g, 滑石15g, 茵陳20g, 水煎服.若熱重于濕, 加重滑石、連翹劑量, 再加大青葉15g;若濕重于熱, 加重滑石、藿香劑量, 再加羌活10g 或蒼術(shù)10g;頭身困痛加羌活10g;口苦加黃連9g;口渴加花粉10g.治療34例, 全部有效.其中服藥1劑體溫降至正常者1例, 且未復(fù)發(fā);服藥3劑者22 例, 服藥6劑者10例, 服藥9劑者1例.〖陜西中醫(yī) 1991;12(2): 63〗

2. 治療急性卡他性中耳炎 白蔻仁、厚樸、通草各6g, 杏仁、竹葉、半夏各10g, 滑石、薏苡仁各20g, 水煎服.治療110 例, 痊愈66例, 顯效17例, 有效19例, 無效8例.服藥最少4劑, 最多21劑.〖浙江中醫(yī)雜志 1991;26(6): 255〗

醫(yī)師資格考試公眾號

編輯推薦
考試輔導(dǎo)
回到頂部
折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