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載

掃一掃,立即下載

醫(yī)學教育網APP下載

開發(fā)者:1

蘋果版本:1

安卓版本:1

應用涉及權限:查看權限 >

APP:隱私政策:查看政策 >

微 信
醫(yī)學教育網微信公號

官方微信Yishimed66

24小時客服電話:010-82311666
您的位置:醫(yī)學教育網 > 中醫(yī)理論 > 針灸推拿 > 刺灸法 > 正文

灸法補瀉的淵源

2012-08-14 14:07 醫(yī)學教育網
|

早在《黃帝內經》中就已明確指出灸療補瀉。如《靈樞·背腧》篇說:“氣盛則瀉之,虛則補之,以火補者,毋吹其火,須自滅也:以火泄者,疾吹其火,傳其艾。須其火滅也。”《黃帝內經太素》謂“傳”字作“傅”,楊上善注解說:“吹令熱入以攻其病。故日瀉也。 傅音付。以手擁傅其艾吹之,使火氣不散也。”元代朱丹溪在《丹溪心法·拾遺雜論》說“灸火有補火瀉火。若補火,艾火黃至肉;若瀉火,不要至肉,便掃除之。”朱氏發(fā)揮了《黃帝內經》灸療補瀉的要領。明代李梃在《醫(yī)學入門》說“虛者灸之,使火氣以助元陽也:實者灸之,使實邪隨火氣而發(fā)散也;寒者灸之,使其氣之復溫也;熱者灸之,引郁熱之氣外發(fā),火就燥之義也。”李氏不僅對灸治的適應范圍和灸治機理作了較詳細的闡述,而且明確指出灸療適用于寒熱虛實之證。清《神灸經綸》言:“灸者溫暖經絡宜通氣血,使逆者得順,滯者得行……”作了進一步補充。綜觀以上記載可見,灸療補瀉起源于《黃帝內經》,后經歷代醫(yī)家的臨床發(fā)揮,內容更加完備。

古代醫(yī)家不僅從理論上進行闡述,而且也積累了這方面相當的經驗。例舉如下:

補法:《類經圖翼》介紹灸中脘,氣海以治“脫血色白,脈濡細,手足厥冷……其效如神。”《古今醫(yī)統(tǒng)大全》中言:“中寒,陰寒厥冷脈絕欲死者,宜灸之。氣海、神門、丹田、關元,宜灸百壯。”《針灸易學》:“血崩漏下,中極、子宮灸”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

瀉法:《備急千金要方》曰:“凡卒患腰腫、附骨腫、癰疽、節(jié)腫、皮游毒熱腫,此等諸疾,但初覺有異,即急灸之立愈。”《丹溪心法》灸治熱病可令“火以暢達,拔引熱毒。”為“從治之意也”,根據火性就燥,同氣相求之理,或灸以引火化氣,發(fā)達透泄,引熱外解,是灸治實熱閉郁之急重癥的關鍵。《醫(yī)學人門》曰:“熱者灸之,引郁熱之氣外發(fā)。”《壽世保元》治腹中有積,大便閉塞,心痛諸痛“以巴豆肉搗為餅,填臍中,灸三壯。”等。

對于灸瀉的機理,歷代醫(yī)學家亦作了不少闡述,如金·劉河間闡發(fā)火熱病機,創(chuàng)火熱論,他對外科陽證認為“瘡瘍者,火之屬”,治之“當外灸之,引邪氣出而方止”。吳亦鼎在《神灸經綸·外科證略》中說:“凡瘡瘍初起七日以前,即用灸療,大能破結化堅;引毒外出,移深就淺,功效勝于藥力”。這都說明外科陽證可用灸療,灸后可引毒外出,移深就淺,破結化堅,疏通經絡,調和營衛(wèi),故瘡病可愈。在熱證方面用灸療,朱丹溪認為此灸可使“火以暢達,拔引熱毒,此從治之意”也。他用灸治陰虛證,認為“用艾灸丹田者,所以補陽,陽生陰長故也”。他已把灸治熱證上升到理性認識。明·王石山認為“實者灸之,使實邪隨火氣而發(fā)散也……;熱者灸之;引郁熱之氣外發(fā),火就燥之義也”。以上這些理論對我們的臨床仍然有一定指導意義。

近年來的臨床觀察表明,以艾葉為原料的灸治療法,其灸治效應與灸術補瀉方法有著密切的關系:如用瀉法灸百會穴治療急性神經血管性頭痛,效果顯著:用灸補法治療遺尿療效甚佳。對高血壓患者使用艾灸瀉法。結果灸后80%以上患者血壓下降,對低血壓患者采用艾灸補法,結果灸后全部患者血壓均上升。用灸瀉法治療帶狀皰疹,炎后即可控制癥狀??梢姲难a瀉已被應用于寒熱虛實各種病證中。

現代許多學者對灸法的補瀉機理也作了某些探討,一般認為灸行瀉法其機理有五: 1 ①以熱引熱:使邪外出達到以熱引熱,使邪熱泄之散之。并認為此灸火力猛峻,不能深入,很難循經深透遠達,故無入里助熱之弊,此同氣相求之理,以熱引熱之法也。② 開辟門戶,引邪外出:認為灸后的起泡發(fā)瘡,皆為給邪以出路。③溫通行散、消瘀散結:因氣血得熱則行,行則通,通則散,故郁滯可通,火源可清,瘀毒可散。④灸法扶陽、陽生陰長:灸后可扶陽養(yǎng)陰,益氣生津。⑤熱因熱用:用于陰盛格陽之真寒假熱證具有救急之意。有學者認為灸法可用于一切發(fā)熱的急性傳染病,不論是病毒或是細菌感染的均宜,它屬于《黃帝內經》中的“從治法”及“火郁發(fā)之”的治療原則??傊姆óa生補瀉的機理可歸納為“雙重調節(jié)”作用,即當機體虛弱時灸之可補,邪實時灸之可瀉。

現代有關灸療補瀉的作用機理實驗研究的資料尚不多見。現代藥理研究證明:艾葉中含有多種化學成份,能擴張血管,加速血細胞流速。有利于病變組織的修復和再生,改善血液循環(huán),增加組織器官的血氧供應。促進炎癥吸收和局限化,有利于消炎,增強新陳代謝而達到祛瘀生新之效。

醫(yī)師資格考試公眾號

距離2024醫(yī)師二試考試

編輯推薦
    • 免費試聽
    • 免費直播
    湯以恒 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 《消化系統(tǒng)》 免費試聽
    免費資料
    醫(yī)師資格考試 備考資料包
    高頻考點
    報考指南
    模擬試卷
    復習經驗
    立即領取
    回到頂部
    折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