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漿纖維蛋白原的檢測簡介:
【參考范圍】1.75~5.54/L(全自動凝血儀法)。
【影響因素】1.最好采用硅化或塑料注射器,玻璃試管等須涂硅處理或使用塑料制品。因為玻璃可以激活凝血反應。
2.止血帶不應扎得太緊,時間最好不超過5min,并強調(diào)采血順利,以防激活凝血機制。
3.采完血后應拔掉針頭,沿管壁將血液緩緩注入試管,要避免產(chǎn)生氣泡,因為泡沫可以使FIB變性。
4.在世界范圍內(nèi)目前檢測FIB用得最多的方法是Clauss法。雖然這種方法敏感且快速,便于操作,但對凝血酶試劑的要求要高(不能常時間保存于玻璃器皿中)、高紅細胞比容時抗凝劑會相對不足,使用肝素時血漿濃度不能大于10U/ml.5.血中存在副蛋白和纖維降解產(chǎn)物(FDP)等都可以影響檢測值,尤其是當FIB<1.5g/L時,應與血清FDP檢測同時做。
6.由于Clauss法敏感性的限制,當FIB<0.75g/L時,誤差較大,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應與APTT、PT、TT等結果一同分析。
7.Clauss法檢測的FIB需要結構正常,并有一定含量,因此,低(無)纖維蛋白原血癥和異常纖維蛋白原血癥時,應考慮改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測定(ELISA)和放射免疫測定(RIA)等免疫檢測手段。
【臨床意義】1.纖維蛋白原增加見于月經(jīng)期和妊娠期、糖尿病、動脈硬化癥、大葉肺炎、支氣管腫瘤、腎病綜合癥、淀粉樣變性、尿毒癥、亞急性細菌性心內(nèi)膜炎、心包炎、心肌梗死、血栓性靜脈炎等。劇烈運動后纖維蛋白原可增加。
2.纖維蛋白原減少見于先天性纖維蛋白原缺乏癥、異常纖維蛋白原血癥、新生兒、早產(chǎn)兒、肝損傷(如氯仿、磷、急性黃色肝萎縮、微生物毒素中毒、肝硬化)、惡性腫瘤、嚴重結核病、燒傷、纖維蛋白原溶解活性增高等。
- · 血液的基本簡介
- · 血漿纖維蛋白原的檢測簡介
- · 心肌標志物的分類及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