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痔瘡的4大典型臨床表現(xiàn)”的相關知識,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了如下內容,希望可以幫助到您。
痔瘡的癥狀是患處作痛、便血、嚴重時,痔塊會凸出肛門外(脫垂),排便后才縮回。
臨床表現(xiàn)
(一)便血
無痛性、間歇性、便后有鮮紅色血是其特點,也是內痔或混合痔早期常見的癥狀。便血多因糞便擦破粘膜或排糞用力過猛,引起擴張血管破裂出血。輕者多為大便或便紙上帶血,繼而滴血,重者為噴射狀出血,便血數(shù)日后常可自行停止。這對診斷有重要意義。便秘、糞便干硬、飲酒及食刺激性食物等都是出血的誘因。若長期反復出血,可出現(xiàn)貧血,臨床并不少見,應與出血性疾病相鑒別。
(二)痔塊脫垂
常是晚期癥狀,多先有便血后有脫垂,因晚期痔體增大,逐漸與肌層分離,排糞時被推出肛門外。輕者只在大便時脫垂,便后可自行回復,重者需用手推回,更嚴重者是稍加腹壓即脫出肛外,如咳嗽,行走等腹壓稍增時,痔塊就能脫出,回復困難,無法參加勞動。有少數(shù)病人訴述脫垂是首發(fā)癥狀。
(三)疼痛
單純性內痔無疼痛,少數(shù)有墜脹感,當內痔或混合痔脫出嵌頓,出現(xiàn)水腫、感染、壞死時,則有不同程度的疼痛。
(四)瘙癢
晚期內痔、痔塊脫垂及肛管括約肌松弛,常有分泌物流出,由于分泌物刺激,肛門周圍往往有瘙癢不適,甚至出現(xiàn)皮膚濕疹,病人極為難受。
并發(fā)癥
1.出血 內痔術后出血的原因有早期及晚期兩種。前者由于線結不緊,滑脫所致;后者發(fā)生在術后7——10d左右,由于結扎處感染所致。由于肛管括約肌的作用,血液多向上反流入腸腔,而不流向肛門外,故臨床上不能發(fā)現(xiàn)“染紅敷料”的現(xiàn)象。因此這種“急性出血”常不易早期發(fā)現(xiàn)。凡有下列現(xiàn)象應考慮是“隱性出血”的早期征象:①有陣發(fā)性腸鳴、腸痛及急迫便意感;②病人伴有頭昏、惡心、出冷汗及脈快等虛脫癥狀。凡出現(xiàn)上列情況,應立即在止痛情況下進行直腸指診或鏡檢,以便及時診斷和處理。確診有出血應及時止血。若肛管直腸內積血較多,看不清出血點,可先用氣囊壓迫止血。如無氣囊,可用30號肛管,外裹凡士林紗布,兩端用絲線扎緊,外面再涂麻醉軟膏,塞入肛門內作壓迫止血,一般應用此法都可止血。若找到出血點,可用縫扎止血,并全身應用止血藥及抗生素。
2.狹窄 細致的手術操作及早期肛管擴張,可以預防肛管狹窄。狹窄可在肛緣、齒線處或齒線。肛緣處狹窄主要由于肛緣的皮膚及粘膜切除過多,致傷口收縮造成肛緣狹窄。瘢痕處常伴有肛裂,由于排糞時造成撕裂所致。用手法及器械擴肛多無效,常需多次手術治療。齒線處狹窄可發(fā)生于閉式痔切除術后,齒線上狹窄由于痔基底部結扎過寬,后者可用多個小的結扎來代替大塊結扎。肛管擴張常有效,不行則需手術矯正。
以上“痔瘡的4大典型臨床表現(xiàn)”來自醫(yī)學教育網,更多中醫(yī)知識請關注醫(yī)學教育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