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庫軟件:熱賣中
題庫設(shè)計緊扣考試大綱、考試教材、考試科目。符合中醫(yī)護理職稱考試題型與考試科目,考試資料豐富,免費試用。
肝膽病證--鼓脹的辨證論治是什么樣的?快來跟小編看看自己有沒有掌握吧!
一、辨證要點
本病多屬本虛標實之證。臨床首先應(yīng)辨其虛實標本的主次,標實者當辨氣滯、血瘀,濕的偏盛,本虛者當辨陰虛與陽虛的不同。
二、治療原則
標實為主者,當根據(jù)氣、血、水的偏盛,分別采用行氣、活血、祛濕利水或暫用攻逐之
法,同時配以疏肝健脾;本虛為主者,當根據(jù)陰陽的不同,分別采取溫補脾腎或滋養(yǎng)肝腎
法,同時配合行氣活血利水。由于本病總屬本虛標實錯雜,故治當攻補兼施,補虛不忘實
瀉實不忘虛。
三、證治分類
1.氣滯濕阻證腹脹按之不堅,脅下脹滿或疼痛舌苔薄白膩,脈弦。
證機概要:肝郁氣滯,脾運不健
治 法:疏肝理氣,運脾利濕。
飲食減少,食后脹甚,得噯氣,矢氣稍減,小便短,濕濁中阻。
代表方:柴胡疏肝散合胃苓湯加減。前方以疏肝理氣為主,適用于胸脅悶脹疼痛較著者;后方以運脾利濕消脹為主,適用于腹脹,尿少,苔膩較著者。
常用藥:柴胡、香附、郁金、青皮疏肝理氣;川芎、白芍養(yǎng)血和血;蒼術(shù)、厚樸、陳皮運脾化濕消脹;茯苓,豬苓利水滲濕。
胸脘痞悶,腹脹,噫氣為快,氣滯偏甚者,可酌加佛手、沉香、木香凋暢氣機;如尿少,腹脹,苔膩者,加砂仁、大腹皮、澤瀉、車前子以加強運脾利濕作用;若神倦,便溏,舌質(zhì)淡者,宜酌加黨參,附片、干姜,川椒以溫陽益氣,健脾化濕;如兼脅下刺痛,舌紫,脈澀者,可加延胡索、莪術(shù)、丹參等活血化瘀藥物。
2.水濕困脾證 .腹大脹滿,按之如囊裹水,甚則顏面微浮,下肢浮腫,脘腹痞脹,得熱則舒,精神困
倦,怯寒懶動,小便少,大便溏,舌苔白膩,脈緩。
證機概要:濕邪困遏,脾陽不振,寒水內(nèi)停。
治法:溫中健脾,行氣利水。
代表方:實脾飲加減。本方有振奮脾陽,溫運水濕的作用之腫脹。
適用于脾陽不振,寒濕內(nèi)盛
常用藥:白術(shù)、蒼術(shù)、附子、干姜振奮脾陽,溫化水濕;厚樸、木香、草果、陳皮行氣健脾除濕;連皮茯苓、澤瀉利水滲濕。浮腫較甚,小便短少,可加肉桂、.豬苓、車前子溫陽化氣,利水消腫;如兼胸悶咳喘,可加葶藶子、蘇子、半夏等瀉肺行水,止咳平喘;如脅腹痛脹,可加郁金、香附、青皮、砂仁等理氣和絡(luò);如脘悶納呆,神疲,便溏,下肢浮腫,可加黨參、黃芪、山藥、澤瀉等健脾益氣利水。
3.水熱蘊結(jié)證
腹大堅滿,脘腹脹急,煩熱口苦,渴不欲飲,或有面秘結(jié)或溏垢,舌邊尖紅,苔黃膩或兼灰黑,脈象弦數(shù)。
證機概要:濕熱壅盛,蘊結(jié)中焦,濁水內(nèi)停。
治法:清熱利濕,攻下逐水。
目,皮膚發(fā)黃,小便赤澀,大便
代表方:中滿分消丸合茵陳蒿湯加減。中滿分消丸有清熱化濕,行氣利水作用,適用于濕熱蘊結(jié),脾氣阻滯所致脹滿;茵陳蒿湯清泄?jié)駸幔ū阃它S,用于濕熱黃疸。
常用藥:茵陳、金錢草、山梔.黃柏清化濕熱;蒼術(shù),厚樸、砂仁行氣健脾化濕;大黃、豬苓、澤瀉、車前子、滑石分利二便。
熱勢較重,常加連翹、龍膽草、半邊蓮清熱解毒;小便赤澀不利者,加陳葫蘆、蟋蟀粉(另吞服)行水利竅;如腹部脹急殊甚i大便干結(jié),可用舟車丸行氣逐水,但其作用峻烈,不可過用。
4.瘀結(jié)水留證
脘腹堅滿,青筋顯露,脅下癥結(jié)痛如針刺,面色晦暗黧黑,或見赤絲血縷,面、頸、胸、臂出現(xiàn)血痣或蟹爪紋,口干不欲飲水,或見大便色黑,舌質(zhì)紫黯或有紫斑,脈細澀。
證機概要:肝脾瘀結(jié),絡(luò)脈滯澀,水氣停留。
治法:活血化瘀,行氣利水。
代表方:調(diào)營飲加減。本方活血化瘀,行氣利水,適用于瘀血阻滯,水濕內(nèi)停之腫脹。
常用藥:當歸、赤芍、桃仁、三棱、莪術(shù)、鱉甲化瘀散結(jié);大腹皮行氣消脹;馬鞭草、益母草、澤蘭、澤瀉、赤茯苓化瘀利水。
脅下癥積腫大明顯,可選加穿山甲、地鱉蟲、牡蠣,或配合鱉甲煎丸內(nèi)服,以化瘀消癥;如病久體虛,氣血不足,或攻逐之后,正氣受損,宜用八珍湯或人參養(yǎng)營丸等補養(yǎng)氣血;如大便色黑,可加參三七、茜草、側(cè)柏葉等化瘀止血;如病勢惡化,大量吐血、下血,或出現(xiàn)神志昏迷等危象,當辨陰陽之衰脫而急救之。
下篇 各論第四章 肝膽病證. 299
5.陽虛水盛證腹大脹滿,形似蛙腹,朝寬暮急,面色蒼黃,或呈咣白小便短少不利,舌體胖,質(zhì)紫,苔淡白,脈沉細無力。證機概要:脾腎陽虛,不能溫運,水濕內(nèi)聚。治法:溫補脾腎,化氣利水。
脘悶納呆,神倦怯寒,肢冷浮
代表方:附子理苓湯或濟生腎氣丸加減。前方由附子理中湯合五苓散組成,有溫陽健
脾,化氣利水作用,適用于脾陽虛弱,水濕內(nèi)停者;濟生腎氣丸即金匱腎氣丸加牛膝、車前子,有溫補腎氣,利水消腫作用,適用于腎陽虛衰,水氣不化者。
常用藥:附子、干姜、人參、白術(shù)、鹿角片、胡蘆巴溫補脾腎;茯苓、澤瀉、陳葫蘆、車前子利水消脹。 .
偏于脾陽虛弱,神疲乏力,少氣懶言,納少,便溏者,可加黃芪、山藥、苡仁,扁豆益氣健脾;偏于腎陽虛衰,面色蒼白,怯寒肢冷,腰膝酸冷疼痛者,酌加肉桂、仙茅、仙靈脾
等,以溫補腎陽。
6.陰虛水停證
腹大脹滿,或見青筋暴露,面色晦滯,唇紫,口干而燥血,小便短少,舌質(zhì)紅絳少津,苔少或光剝,脈弦細數(shù)。
證機概要:肝腎陰虛,津液失布,水濕內(nèi)停。
治法:滋腎柔肝,養(yǎng)陰利水。
L,煩失眠,時或鼻衄,牙齦出
代表方:六味地黃丸合一貫煎加減。前方重在滋養(yǎng)腎陰,用于腎陰虧虛,腰酸,口干等癥;后方養(yǎng)陰柔肝,用于陰虛肝郁,脅肋隱痛,內(nèi)熱煩躁,舌紅苔少之癥。
常用藥:沙參、麥冬、生地、山萸肉、枸杞子、楮實子滋養(yǎng)腎陰;豬苓、茯苓,玉米須淡滲利濕。
低熱,澤瀉、津傷口千明顯,可酌加石斛、玄參、蘆根等養(yǎng)陰生津;如青筋顯露,唇舌紫暗,小便短少,可加丹參、益母草、澤蘭、馬鞭草等化瘀利水;如腹脹甚,加枳殼、大腹皮以行氣消脹;兼有潮熱,煩躁,酌加地骨皮、白薇、梔子以清虛熱;齒鼻衄血,加鮮茅根、藕節(jié),仙鶴草之類以涼血止血;如陰虛陽浮,癥見耳鳴,面赤,顴紅,宜加龜板、鱉甲、牡蠣等滋陰
潛陽;濕熱留戀不清,溲赤澀少,酌加知母、黃柏、六一散、金錢草等清熱利濕。
附:變證
鼓脹病后期,肝、脾、腎受損,水濕瘀熱互結(jié),正虛邪盛,危機四伏。若藥食不當,或復感外邪,病情可迅速惡化,導致大量出血、昏迷、虛脫多種危重證候。
亞.大出血
驟然大量嘔血,血色鮮紅,大便下血,暗紅或油黑。多屬瘀熱互結(jié),熱迫血溢,治宜清熱涼血,活血止血,方用犀角地黃湯加參三七,仙鶴草、地榆炭、血余炭、大黃炭等。若大出血之后,氣隨血脫,陽氣衰微,汗出如油,四肢厥冷,呼吸低弱,脈細微欲絕,治宜扶正固脫,益氣攝血,方用大劑獨參湯加山萸肉,并可與“血證”節(jié)互參。
子粉,每次吞服1.5—3克,每天1—2次。或舟車丸、控涎丹、十棗湯等選用一種。舟車丸每服3-6克,每日1次,清晨空腹溫開水送下??叵训?-5克,清晨空腹頓服。十棗湯可改為藥末,芫花,甘遂,大戟等份,裝膠囊,每服1.5—3克,用大棗煎湯調(diào)服,每日1次,清晨空腹服。以上攻逐藥物,一般以2-3天為一療程,必要時停3-5天后再用。臨床使用注意事項:①中病即止:在使用過程中,藥物劑量不可過大,攻逐時間不可過久,遵循“衰其大半而止”的原則,以免損傷脾胃,引起昏迷、出血之變。②嚴密觀察:服藥時必須嚴密觀察病情,注意藥后反應(yīng),加強調(diào)護。一旦發(fā)現(xiàn)有嚴重嘔吐、腹痛、腹瀉者,即應(yīng)停藥,并做相應(yīng)處理。③明確禁忌癥:鼓脹日久,正虛體弱,或發(fā)熱,黃疸日漸加深,或有消化道潰瘍,曾并發(fā)消化道出血,或見出血傾向者,均不宜使用。
2.注意祛邪與扶正藥物的配合:本病患者腹脹腹大,氣、血、水壅塞,治療每用祛邪消脹諸法。若邪實而正虛,在使用行氣、活血,利水、攻逐等法時,又常需配合扶正藥物。臨證還可根據(jù)病情采用先攻后補,或先補后攻,或攻補兼施等方法,扶助正氣,調(diào)理脾胃,減少副作用,增強療效。
3.鼓脹“陽虛易治,陰虛難凋”:水為陰邪,得陽則化,故陽虛患者使用溫陽利水藥物,腹水較易消退。若是陰虛型鼓脹,溫陽易傷陰,滋陰又助濕,治療頗為棘手。臨證可選用甘寒淡滲之晶,如沙參、麥冬、楮實子、干地黃,蘆根、茅根、豬苓、茯苓、澤瀉、車前草等,以達到滋陰生津而不黏膩助濕的效果。此外,在滋陰藥中少佐溫化之品(如小量桂枝
或附子),既有助于通陽化氣,又可防止滋膩太過。
4.腹水消退后仍須調(diào)治:經(jīng)過治療,腹水可能消退,但肝脾腎正氣未復,暢,腹水仍然可能再起,此時必須抓緊時機,疏肝健脾,活血利水,培補正氣,理,以鞏固療效。
氣滯血絡(luò)不進行善后調(diào)
5.鼓脹危重癥宜中西醫(yī)結(jié)合及時處理:肝硬化后期腹水明顯,伴有上消化道大出血、重度黃疸或伴有感染,甚則肝昏迷者,病勢重篤,應(yīng)審察病情,配合有關(guān)西醫(yī)搶救方法及時處理。
備考神器:中醫(yī)護理主管護師題庫+考前金題卷+考前??季?/a>
以上就是“肝膽病證--鼓脹的辨證論治是什么樣的?”的全部內(nèi)容啦,以上信息由醫(yī)學教育網(wǎng)小編匯總,更多信息請關(guān)注醫(yī)學教育網(wǎng)中醫(yī)護理職稱考試欄目!
編輯推薦:
題庫軟件:熱賣中
題庫設(shè)計緊扣考試大綱、考試教材、考試科目。符合中醫(yī)護理職稱考試題型與考試科目,考試資料豐富,免費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