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招助你發(fā)表SCI論文:
第一招:多讀英文文獻。
論文閱讀分精讀與泛讀。與論文寫作或課題相關的論文要精讀,精讀也可分為多種,全文精讀、段落精讀等。泛讀就是有側重點的閱讀,抓主要信息。平時多讀文獻一方面可以增強語感,重要的是讀者可明確某一領域的研究進展。任何一篇論文在發(fā)表前一定要做好論文定位(便于投稿),而準確定位必須熟悉研究進展。倘若文章花了時間整理,卻早有十分類似報道,辛苦近乎白費!
閱讀文獻時,建議大家養(yǎng)成做筆記的好習慣,積累常用的句子、短語或單詞。有時間就拿出來看看,寫論文出現表達停頓時翻一翻筆記。長此以往,寫論文也就不至于發(fā)愁,要知道“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
第二招:深究試驗設計,力求嚴謹!
現在國內很多同行動不動就把創(chuàng)新作為論文發(fā)表的首要條件。其實,很多精英都在做科研,短時間內創(chuàng)新談何容易!再者,創(chuàng)新需要工作傳承。要知道很多人的論文發(fā)表是站在巨人的肩上。對于剛想到要發(fā)表SCI論文的人來說,確保嚴謹的試驗設計才是王道!嚴謹的試驗設計下,得出了一些前人沒有報道過的結果,這樣的結果就具有發(fā)表的意義。
設計試驗時多讀文獻研究別人的試驗方法,找出其優(yōu)、缺點;多與同行進行交流(細節(jié)適當保密),集思廣益。交流中努力讓同行或同事給你指其中的紕漏,讓自己的想法更完善。
第三招:深度剖析試驗結果
在試驗中不可能所有的結果都符合預期,試驗科學就是如此。遇到陰性結果不要覺得試驗就失敗了,有時候陰性結果也一樣能說明問題,關鍵是要善于分析,要“自圓其說”!很多高分雜志上也刊發(fā)了一些有意義的陰性結果,這就是一個很好的信號!
在整理結果時一定要圖文并茂,同時避免表格或圖片內的信息在正文中重復出現。圖片的清晰度一定要高。如果圖片拍的不好,建議再做重復。一張清晰的圖片體現出一個人的科研素質。
第四招:討論深度
在給客戶潤色或翻譯論文時,大家普遍暴露出的問題是討論深度不夠。絕大多數作者在分析數據時多限定在自己的結果范圍內,不能深入現象看到本質。很多人只是對一些數據的趨勢(如表達量高低)進行字面的陳述,而沒有挖掘其內在的深層意義。
討論是一篇文章主旨的升華,討論寫不好,論文的意義就不能得到最充分的體現。撰寫討論時要善于將本研究與既往研究進行比較,以闡明本研究可以為同行研究提供哪些指導意義。
第五招:一鼓作氣
論文寫作一定要一鼓作氣,這樣可確保行文思路的完整性。撰寫論文時,建議“閉關”一段時間,寫出初稿后,不斷修正、潤色。或者找同行或同事看看其中寫作的不足。
第六招:找專業(yè)人士翻譯或潤色
如果實在寫不出來英文論文,那就寫好中文,再找專業(yè)翻譯或潤色人士。
資深從業(yè)者要具備相當的論文發(fā)表經驗,還要有雄厚的翻譯經驗及學術背景。其對論文的審視不是逐字逐句的死板翻譯,而是對論文進行深度剖析,并對論文的結構及寫作提出建設性的修改意見。
1、凡本網注明“來源:醫(yī)學教育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醫(yī)學教育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醫(yī)學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本網部分資料為網上搜集轉載,均盡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與本網站聯系,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處理。
本網轉載之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3、本網站歡迎積極投稿
4、聯系方式:
編輯信箱:mededit@cdeledu.com
電話:010-82311666
010 82311666
400 650 1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