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出自《本草綱目拾遺》
【拼音名】Sǒnɡ Mù Huā
【英文名】Root of Chinese Aralia, Chinese Aralia Bark and Root-bark
【來源】
藥材基源:為五加科植物楤木的花。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ralia clinensis L .采收和儲藏:7-9月花開時采收,陰干。
【原形態(tài)】有刺灌木或小喬木,高2-5m.樹皮灰色,疏生粗壯直刺;小枝被黃褐色絨毛,疏生細刺。葉為2-3回羽狀復葉,長60-100cm;葉柄粗壯,長可達50cm;托葉與葉柄基部合生;每羽片有小時5-11,基部有1對小時,葉片薄革質(zhì),卵形至長圓狀卵形,長7-14cm,寬3.5-8cm,先端漸尖或短尖,基部圓形,上面被黃褐色柔毛,下面密被黃褐色絨毛,脈上尤多,邊緣具細鋸齒,側(cè)脈7-10對,傘形花序組成頂生的大圓錐花序,長50-80cm,密被黃褐色絨毛;傘形花序有30-50朵花,直徑2.5-5cm;花梗長3-4cm;苞片錐形,膜質(zhì),長3-4mm,均被黃褐色絨毛;萼無毛,邊緣有5齒裂;花淡綠白色,直徑約3mm;花瓣5,三角狀卵形;雄蕊5,花絲長約2.5mm;子房5室,花柱5,離生或基部合生。核果球形,漿果狀,成熟時紫黑色,直徑約4mm,具5棱,花柱宿存。花期7-9月,果期9-11月。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400-2700m的雜木林中。
資源分布: 分布于西南及河北、山西、陜西、甘肅、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北、湖南等地。
【化學成份】
1.參見楤木白皮條。莖皮含齊墩果酸(oleanolic acid)、常春藤皂甙元(hederagenin)、合歡酸(echinocystic acid)及谷甾醇(sitosterol)、豆甾醇(stigmasterol)、菜油甾醇(campes-terol)和七葉內(nèi)酯二甲醚(esculetin dimethyl ether)。
2.根皮含α-及β-塔拉林(α-,β-taralin),糸由齊墩果酸和糖生成的皂甙。另含皂甙Ⅰ,Ⅱ,Ⅲ(avaloside A,B,C)。
【藥理作用】抗炎作用:齊墩果酸40mg/kg腹腔注射,對醋酸及角叉菜膠所致的大鼠實驗性關(guān)節(jié)炎有明顯的抗炎作用。
【毒性】毒性:楤木總甙灌胃對小鼠的LD50為724mg/kg,1/32-1/2 LD50的劑量對小鼠微核試驗無影響,1/45-1/5 LD50的劑量對小鼠顯性致死性試驗無影響,0.0016mg/ml-16mg/ml Ames 試驗無致突變作用。
【性味】味苦;澀;性平
【功能主治】止血。主治吐血。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9-15g.
【附方】
治關(guān)節(jié)風氣痛: 楤木根白皮五錢。加水一碗,黃酒半碗,煎成一碗,早晚各服一劑,連服數(shù)天,痛止后再服三天。 (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治腎炎水腫: 楤木根一至二兩。酌加水煎,日服二次。(《福建民間草藥》)
治肝硬化腹水: 楤木根四兩,瘦豬肉四兩。水燉,服湯食肉。 (《江西草藥》)
治虛腫: 楤木根皮一兩。燉肉,不放鹽食。(《云南中草藥》)
治胃痛、胃潰瘍、糖尿?。?楤木根皮三至五錢。水煎,連服數(shù)日。 (《南京地區(qū)常用中草藥》)
治遺精:楤木根皮一兩。水煎去渣,加豬瘦肉燉服。(《江西草藥》)
治淋濁: 刺老包根一兩。煮水服。(《貴陽民間藥草》)
治紅崩白帶: 刺老包根四兩。水二大婉,煎至一中碗,去其渣,甜酒為引,煎服。 (《貴陽民間藥草》)
治糖尿病: 榴木根一兩,銀杏四兩。酌加水煎服。(福建民間草藥)
治風熱咳嗽:刺老包根三錢,果上葉二錢。水煎服。
治咳喘:刺老包根四兩,肉一斤。燉之,服肉及湯。
治癰毒: 刺老包根五錢至一兩。煎水內(nèi)服。
治痔瘡: 刺老包根四兩(干的用五錢)。燉豬肉半斤,分三次服。(⑩方以下出《貴陽民間藥草》)
治跌相損傷,骨折:楤木根、馬尾松根、杜衡根、青木香根(均鮮)各適量。搗爛外敷。(江西草藥)
治腰椎挫傷: 鮮楤木根皮一至二兩,豬蹄一只。水燉,服湯食肉。另用楤木根適量,煎水外擦。(《江西草藥》)
【各家論述】
1.《本草拾遺》:取根白皮,煮汁服之一盞,當下水。如病已困,取根搗碎,坐,其?。ㄈ∑洌猓韵?。又能爛人牙齒,齒有蟲者,取片子許大,納孔中,當自爛落。
2.《草木便方》:解毒,散熱,除風痰。治風痰,鼻衄,牙痛,痔疾,痢疾,瘋狗咬傷。
3.《貴州民間方藥集》:解熱,驅(qū)風,鎮(zhèn)咳。治婦女紅崩,男子淋濁。
4.《四川中藥志》:除濕解毒,散瘀積,消癰腫,除寒熱。
5.《江西草藥》:活血行瘀,疏風祛濕。
6.《陜西中草藥》:消腫止痛,健脾利水。治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急慢性肝炎,跌打損傷,骨折,虛腫,無名腫毒。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