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費試聽
- 免費直播
12月31日 14:00-18:00
詳情時間待定
詳情【概述】
頭痛系指以頭部疼痛為主要表現(xiàn)的一種病證。其中起病急驟、頭痛劇烈者屬急性頭痛。頭痛病名出自《內(nèi)經(jīng)》。而在《內(nèi)經(jīng)》中,也已提到急性頭痛的針灸治療,如:“厥頭痛,頭痛甚,耳前后脈涌有熱,瀉出其血,后取足少陽”(《靈樞,厥病》)。至晉代,《脈經(jīng)》采用刺風池、風府、眉沖、顳颥等方法治療急性“頭痛”;偏頭痛。宋代的《太平圣惠方》補充了上星等12個穴位關于治療本證的內(nèi)容,該書所載“三十六黃”中也有7黃涉及本證;。元代《衛(wèi)生寶鑒》則用頭頂放血之法治療風痰引起的“頭偏痛”。明清時期,《針灸大全》則取八脈穴中的公孫、外關、列缺三穴,并配合不同穴組,以治療各種不同的頭痛。《東醫(yī)寶鑒》提出了針“阿是穴”的觀點。
現(xiàn)代醫(yī)學中的感染性發(fā)熱性疾病所致的頭痛、血管神經(jīng)性頭痛、三叉神經(jīng)痛等癥,可歸屬于本證范疇。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
【病因病機】
急性頭痛的病因,分外感與內(nèi)傷。外感多為風、寒、濕、熱,但以風為主。其主要病機是:外邪自表侵襲經(jīng)絡,上犯巔頂,阻遏清陽之氣;若風挾寒邪,則寒凝血滯,絡道受阻,血郁于內(nèi)而發(fā)為頭痛;若風挾熱邪,則火熱上炎,侵擾清空,氣血逆亂而頭痛。內(nèi)傷頭痛,多與傷及肝、脾、腎有關,其急性者,常為肝氣郁結,化風化火,循肝膽之經(jīng)上擾頭面,引致偏頭痛。
【辯證分型】
急性頭痛,可辨為下列二型。
(一) 外感頭痛
癥見頭痛劇烈,痛勢陳作。如為風寒外感,痛有定處,如錐如刺,惡風畏寒,遇風尤劇,甚則頭皮腫塊暴起,口不渴,脈浮緊,苔薄白;如為風熱外感,頭痛而脹,甚則頭痛如裂,發(fā)熱惡風,面紅目赤,口渴引飲,便秘尿赤,脈象浮數(shù),舌紅苔黃。
(二) 偏頭痛
其痛驟發(fā),痛勢急??;或左或右;可連及眼、齒,痛止則如常人,反復發(fā)作,脈弦實有力,舌質紅,舌苔黃。
【治療】
(一)外感頭痛
1.治則:散寒清熱,疏風止痛。
2.處方:(l) 共同取穴:風池;(2) 分部取穴:頭頂取百會、通天;前頭部取上星、阿是穴、合谷;后頭部取天柱、阿是穴、昆侖;(3) 分型取穴:風寒取風門;風熱取大椎。
上述穴位。根據(jù)頭痛癥型及所屬部位配合選用。
3.方義:風池通于陽維脈,又位于頭部之兩側。陽維維系諸陽,主陽主表,“陽維為病苦寒熱”(《難經(jīng)》),故是穴乃頭部通陽驅風、達邪解表之要穴。因頭部為諸陽之會,部位不同,屬經(jīng)亦不同,所以,取穴需按部分經(jīng),遠近相配,重在疏導各經(jīng)阻滯之經(jīng)氣,含通則不痛之意;其中阿是穴所在,多是病邪結滯之處,針之以通導局部氣血。病屬風寒,加取風門,風門屬膀胱經(jīng),太陽主一身之表,該穴可散風寒,解表邪;病屬風熱,加取大椎,督脈為陽脈之海,大椎又是督脈與諸陽之會,能泄鳳熱,驅陽邪。
4.治法:風寒、風熱初起先補后瀉,以瀉為主;復發(fā)則均用瀉法。風寒留針時間可據(jù)癥情適當延長,風門穴針后以隔姜灸,灸5~7壯;風熱,以皮膚針在頭部反復作中強度叩刺。
5.古方輯錄
《針灸資生經(jīng)·第六》:“合谷、天池、絲竹空、魚際、四白、天沖、三焦俞、風池,治頭痛”。“頭維、大陵,主頭痛如破,目痛如脫”。
《神應經(jīng)·頭面門》:“頭強痛:頰車、風池、肩井、少海、后溪、前谷”。
《醫(yī)學綱目·肝膽部·卷十五》:“頭痛嘔吐:神庭、印堂”。
《針灸大成·卷九》:“正頭大痛及腦頂痛:百會、合谷、上星。……諸陽聚會頭上,合用先補后瀉,宜補多瀉少,其病再發(fā),愈重如前,法宜瀉之,無不效也。復針后穴。真頭痛,旦發(fā)夕死,夕發(fā)旦死,醫(yī)者當用心救治,如不然,則難治。神庭、太陽”。
(二) 偏頭痛
1.治則:清泄肝膽,通絡止痛。
2.處方:絲竹空、率谷、臨泣、風池。
3.方義:偏頭痛病發(fā)少陽之分野,絲竹空屬手少陽,率谷屬足少陽,兩穴相透,最能清肝膽之風火,疏局部之經(jīng)氣,為治偏頭痛之要穴。肝膽互為表里,取膽經(jīng)之輸足臨泣,平降肝膽之亢火,且臨泣通于帶脈而與陽*足喬 會合于目銳眥,可止偏頭痛;風池屬膽經(jīng)位于頭部,取之以通絡定痛。
4. 治法:絲竹空穴平透率谷穴,施平補平瀉法,持續(xù)運針至痛緩;風池穴,宜朝對側眼球方向進針,并用氣至法導出感應向同側頭顳部擴散,最好能上至巔頂,前達額部,施瀉法;臨泣亦用瀉法。
5.古方輯錄
《扁鵲心書·卷下》:“偏頭風或左或右,痛連兩目及齒,灸腦空穴二十一壯,……再灸目窗穴二十一壯,……左痛灸右,右痛灸左”。
《針經(jīng)摘英集·治病直刺訣》:“治偏正頭痛,刺手少陽經(jīng)絲竹空二穴,……以患人正坐舉手,下針,針入三分;次針足少陽經(jīng)風池二穴……針入七分,吸氣五口,頂上痛為效,次針手陽明經(jīng)合谷二穴……刺五分,內(nèi)捻針令病人吸氣三口,次外捻針呼氣三口,次又內(nèi)捻針吸氣五口,令人覺針下一道痛如線上至頭為度。長呼一口氣出針”。
《玉龍歌》:“偏正頭風痛難醫(yī),絲竹金針亦可施,沿皮向后透率谷,一針兩穴世間稀”。